第三十二章盐政2(3/5)

“回陛下!因为国库入不敷出,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多发盐引,以弥补国库亏空。”

“那为何今年盐税却只有不足六百万两!”

“老臣……老臣……实在是盐政积弊已久……老臣……无话可说……”张行与跪伏余地颤声道。

看着张行与颤颤发抖跪俯于地的样子,马晋自然知道盐税一事牵涉重大,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享用这块肥肉,根本就不是他这个户部尚书能管的了的。

“你起来吧!众位爱卿可有什么想说的?”马晋有些厌恶的让张行与起身,又对其他人问道。

此时长孙无忌出列道:

“启奏陛下,自太祖立国之时朝廷便将盐全数官产。太宗时为了解决边军粮饷紧缺,太宗下旨盐商可向边军缴纳粮饷,换取盐引。然后持盐引到盐场支盐,谓之为开中法。此法有二利,一是边军粮草无需朝廷筹措而自给自足,二是可以让朝廷官盐行销天下,无滞销之忧。但到了先帝昭武五年户部尚书刘琦取消纳粮到边改为纳银取引之后,我朝盐政便彻地败坏……”

参政徐瑾闻言也上前奏道:“陛下,当年宣帝数次征战南北,为我大周扩疆万里,我大周仍四海升平,此法居功至伟!”

马晋听到此处,不由问道:“如此良法,为何后来会崩坏了呢?”

长孙无忌直言奏道:“回陛下,一则盐引泛滥,引比盐多,导致盐商只能等盐,有的盐商手中竟然持有五十年前的盐引,可见盐商等盐之苦!”

“二是宣武以后,大周国势强盛,边关安宁,开支较少,使得官盐滞销。朝廷无法,只能允许盐商用银直接买盐场之盐,此为刘琦改变盐法之首因。

三是盐价高而粮价低,利差数倍以上,盐商获利颇丰。江淮之盐虽居天下之半数,但盐商却尽为并雍之人,为江淮官商所忌。刘琦扬州人也,大倡纳银取引之法,其岂不知朝廷转运粮草之费,数倍于纳银取引之所获?其实乃私心作祟!”

听了两人诉说的前尘过往,马晋基本明白了盐政崩坏的初因。便问道:“如果朝廷要改革盐法,应该如何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