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创业者”VS“蛀虫”(3/5)

欧洲大陆盘点完了,把目光投向海外,那就更没法看了。

国力略显不错的合众国和联盟国,虽然因为相互对抗的关系,比原时空的美国大兵要强点儿,但是这个“强”也非常有限。

不管是武器装备,还是官兵素质,都远远落后于欧洲世界的平均水平。

正在崛起的日本陆军,虽然战斗意志不错,但是武器装备和训练拖了后腿,军官素质也不合格。

“不合格”,这是弗朗茨给的评价。

没别的原因,武士道思想影响太深了。这种军官主观意识太强了,缺乏理性思考能力。

有什么样的军官,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兵。这样的军队,在欺负弱者的时候自然没有问题;要是遇到强敌,这种弱点就非常致命了。

以欧陆战争为例,法军指挥官因为一个错误的认知,就将几万法军士兵葬送到了机枪口下。

要是换了“乃木希典”那种神将,或许阵亡就不是几万,而是法军还能够剩下几万的问题了。

当然了,法军真要是那么舍得死人,盟军的莱茵河防线绝对撑不到援兵抵达。把战火烧到德意志地区腹心,还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要拿上百万人命堆出一条通道来,估摸着不等战略完成,法军自己就先兵变了。

纵使没有发生兵变,前期就伤亡惨重,后面的战争也没法打了。

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无限的人口可以消耗。一场战役就阵亡上百万士兵,后续的战斗根本就没有办法继续。

这样的军官,其实最适合进入英军,然后去指挥印度殖民军。只要能够让印度殖民军拼命,就可以堆死绝大部分敌人,成为“军神”不是梦。

细数了一番过后,就会发现:能打数量不够;数量够的战斗力又不够;兼顾数量和战斗力的不仅没钱,指挥体系也存在着隐患。

俄奥之后,实际上已经再无陆军强国了。

竞争对手都如此“给力”,会不会受刺激一点儿也不重要。纵使有国家受刺激后,跑去励精图治、发奋图强,那也要先完成工业化才行。

从飞机坦克问世开始,军工生产就已经到了时代,没有足够的工业底蕴支撑,再好的武器设计也无法落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