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二章 郑和下西洋(2/2)

不仅仅是原本广东水师的,还有部分专门跑印度,阿拉伯,波斯这几条航线的武装商船。

实际上他的武装商船和军舰基本上不分家,需要增加贸易时候,就调水师快船补充到商船队,需要增强水师时候就抽调武装商船编入水师作战,包括水手身份也是模糊的。

所以没法真正区分开。

就凭这个实力进入地中海就像一群虎鲸游进了鱼群。

现在地中海上称霸的威尼斯,热那亚,北非那些势力统统都是渣渣,后者还在靠着排桨战船和原始火器,而这些纵帆快船已经可以玩战列线了,最重的火炮已经到了十五斤,一艘都能带三十门左右的火炮。

速度同样也不是那些排桨战船能比的。

真正无敌。

当然,前提是能过去。

他们到东非的航线不需要在意,因为到摩加迪沙,或者说木古都束的商业航线已经是稳定的,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船过去。这些纵帆船的使用,极大缩短了航行时间,平均五到六节的商业航速可以让船队一年往返一次,虽然这些商船载货量比福船小,但对于海上贸易的暴利来说,这个并不重要。但从那里继续南下的话,到拉姆岛的确还有去过的船,继续向南就完全没有了,唯一的优势也就是有地图,有季风,洋流的知识,但沿岸情况就很难说怎样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非洲南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哪怕现代也只能说知道个大概而已。

而郑和需要绕过好望角。

然后再沿着非洲北上。

还得进入地中海,然后一直到爱琴海与朱棣汇合。

这样的远航,对于水手来说,能不能干就很难说了。

“大使,您说过君士坦丁堡是千年古都,遍地黄金吧?”

郑和笑着说道。

“对!”

杨丰说道。

“只要您再当着那些水手说一遍就行了,黄金会解决一切的。

至于航行,我远航美洲时候,一路上连个补给的岛都找不到,现在沿着海岸线航行,一路上有足够补给点,无非就是一站站向前而已,唯一担心的也就是疫病,但无论怎样,因为疫病死的不会比去美洲更多。”

郑和笑着说道。

既然他这么说,杨丰也就无话可说了。

不过说起疫病,杨丰突然想起印第安人这时候该大面积瘟疫了吧?

“还有,别在欧洲各国靠岸,到地中海后在北非港口补给,你让燕王通过奥斯曼人警告一下北非的那些乱七八糟势力,就说大明讨伐的是罗马,与他们无关,大明皇帝是他们的保护者,会与他们展开贸易,给他们带去无尽的财富。”

他紧接着说道。

郑和看了看不远处的海面,那里数十具色目人的浮尸正在漂过。

杨丰顺着他的目光望去……

“呃,就算这样,大明皇帝依然是他们的保护者,赏罚分明才是保护,有罪就得惩罚,有功就得奖励。”

他面不改色地说道。

这时候北非应该是乱七八糟的酋长们盘踞。

他们主要敌人就是威尼斯人。

所以以讨伐威尼斯,热那亚为主要目的的舰队,应该是他们欢迎的,再说他们也打不过这支舰队,一支几乎已经进化到十八世纪的庞大舰队,根本就不是那些依然以跳帮为主要作战模式的海盗能挑衅。更何况如果以后大明商船继续过去,他们可以充当和欧洲贸易的中间商,这个时代应该严禁大明船只到地中海沿岸各港。当然,实际上这条线的贸易没多大价值,因为一旦朱棣攻下君士坦丁堡,他就可以控制地中海和黑海的贸易,包括阿拉伯半岛的陆上贸易线。

无非就是揍一顿马穆鲁克而已。

这时候大明的疆域已经到伊拉克了。

那里是大明定西郡王,天方都指挥使,伊尔汗的封地。

他的王府就在巴格达。

这个都指挥使司大致上就是现代伊拉克,然后加上伊朗和土耳其交界或者说库尔德聚居区,而伊尔汗的游牧属民在这片区域游牧,库尔德人,阿拉伯人的城市里,一个个城主顶着大明的指挥使头衔统治他们的城市,但受伊尔汗的节制。

然后这个都指挥使司又受燕王节制。

而马穆鲁克人的控制区则在叙利亚。

所以拿下君士坦丁堡后,朱棣顺手讨伐一下就行。

就这样杨丰安排好了郑和下西洋的反向大航海,然后和小公主在广东军民的欢送中,登船开始他们的归程,不过返回就不走海路了,毕竟这时候陆路已经打开。实际上常升率领的大军都已经到达南昌,而为王师前驱的花荣则解决了江西各地的逆党,尤其是吉安,赣州这些逆党的核心区,经此一战,江西的儒学士绅们惨遭重创。南昌和吉安两个儒学重镇那些耕读传家的儒学世家要么沦为逆党被抓去挖鸟粪,要么死于色目之乱,虽然说团灭不至于,但基本上也算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