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摸鱼的日子 第一百一十九章 出发,运河(2/2)

    “提领,药局连同各地医师应到二百五十人,实到二百五十人。”

    听到这个数字,郑雄皱了皱眉,什么鬼数字。

    “算上你我没有。”

    “算上了。”

    “那你下去吧!”

    听见郑雄的问话,虽然不知道什么原因,杨一天还是有些开心。

    “提领说的可是真的。”

    “自然是假的。”

    你妹的,有毛病,被郑雄调戏了一下,杨一天暗暗腹诽。

    数字不吉利就不吉利吧,让杨一天走人郑雄却是不会这么做。

    “提领,下官倒是挺想回去的,提领可否通融通融。”

    “回去也不是不行,不过伱得想好了,你这一步踏出,本官少不得参你一个临阵脱逃的罪名。”

    这是一点机会也不给啊,杨一天偃旗息鼓,默默的来到船舱,给一众医师训话。

    完事之后,才感觉舒服了许多,至于医师面对想要转移心情体验的杨一天,有多么糟心,没人放在心上。

    船只脱离码头,沿着运河随同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向北方。

    摇摇晃晃的船只,很多人不适应,随军的医师很多也出现了晕船的现象。

    不过这一船的医师,晕船这种问题,那就是白给。

    要不互相针灸,要么吃上一颗早已备好的人丹或者其他防晕船的药物,手拿把掐。

    还有了心情走上甲板之上,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后勤物资方面,西路沿着运河走河南,中西路走山东,就此分道扬镳。

    蒙元建立后,为了能够方便将南方汉地的物资运往北方,成“国家永久之利”,元廷大兴劳役将中唐以后逐渐中断的大运河重新联通了起来,史称“运河取直”。

    运河修成后,南方的大量物资便可以通过运河源源不断的运往北方,以满足蒙元贵族穷奢极欲的奢华需求和北方大量人口的粮食需求。

    蒙元后期,因为水患导致河南地区的运河受损,元廷还投入重金重修,这就是贾鲁河。

    元廷始终维护运河通畅的结果,就是待1367年,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南方开始北伐的时候,通往河南、山东甚至元大都的河道基本通畅,与前代北伐时河道淤塞或者干脆没有河道只能陆路行军的情况大相径庭。

    北伐前,朱元璋制订了“先取山东,再取河南,占据潼关,进兵大都,随后西进”的北伐计划,而如果拿一份元代河道地图来对照的话,便会有趣的发现,其行军路线便是典型的沿着河道行军。

    在河南,明军“开耐牢坡坝,引舟师,由郓城趋汴梁,以取河南”,迅速控制了河南。

    而山东地区,是元代运河体系的重要枢纽,更是河网密布,明军沿着山东发达的河流交通体系,也很快控制了山东。

    1368年8月,北伐明军已经拿下山东、占据河南,并向临清这一元代重要的运河节点集结,同月28日完毕,“率马步舟师北上”,水陆并进、北上元都。

    同年9月5日,在运河的帮助下行进神速的明军就到达了直沽。

    老朱北伐能如此迅速,与蒙元疏通运河也有着很大的联系。

    此时,运河也为北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源源不断的物资顺着运河发往了前线。

    连续几天的行船,古井无波,没什么不长眼的小毛贼敢来运河找事,而沿途的风景郑雄也有些看腻了,躲入了船舱看着一群人下棋。

    无聊的郑雄也下场跟着众人厮杀起来,百战百胜,呈无敌之势大杀四方。

    (一章两千字,现在找个理由你们信不信→_→。本章说留言,这月十二号一起抽个奖,加上水了,两个100话费,聊表心意,我认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