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抽象天命,你千古一帝 第210章:澡盆渡江(3/4)

    至于上任院长孟徽?

    被他砍了。

    你帮过石周曷聪,还是著名隐士,影响太恶劣了,不砍伱砍谁。

    不过刘恪没动孟氏,反而直接让孟氏挑了个族中英才,担任长沙郡守,顺便还给了他们大汉商会的份额。

    孟氏自然甘之如饴,孟徽是谁?真不熟。

    不仅捧着朝廷,还带头批判了一番孟徽。

    你就算拼着九族都不要了,也不能和东胡人沆瀣一气啊!

    偷生小人,简直孟氏之耻,汉家之辱,皇帝杀得好!

    雷兰还在想着学习进步的可能性,那边魏成宪直接开始请命了:

    “陛下,既然都已经定下了,不如由末将来担任先锋。”

    “末将可先行一步,率军前往渡口,再往沿海收集渡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五百条渡船应当不是问题。”

    “咱们攻打荆南的速度很快,不仅是民间,一些东胡人遗留下的大小船只,也都没来得及撤走,加上咱们大汉乃是天命之所向,要想获得渡船,应当不难。”

    刘恪点头,以魏成宪的能力,用作先锋,算是大材小用了。

    不过作为降将,魏成宪想积极表现立功,倒也没问题。

    而且虽然已经定下计策,有这样那样的渡江方式。

    但总的来说,还是得按着常规的强渡方案,去做准备。

    必须得全员登陆,如果只有大几千上万人,别说什么虚虚实实了,管你是虚是实,兵马不够,面对在长江沿岸,严防死守的东胡重兵,也只有被赶回水里喂鱼的份儿。

    按照绣衣使与哨骑两方一同探出来的消息,算上石周曷阿邃支援而来的五万兵马,整个荆北起码有八万可战之兵。

    这可不是小数目。

    刘恪想了想,先锋至关重要,还是得给值得信赖的人员,便道:

    “这一仗,朕另有安排。”

    “不过魏卿新近归降,立功心切,朕也能理解。”

    “按照之前军师之计,朕可与你三千兵马,以吕奉父为主薄,自领一军,自罗港而出,横渡长江。”

    “若能成功渡江,也算是大功一件。”

    魏成宪虽然没捞着先锋,但也比较满意。

    兵马虽少,但能够自领一军就不错了。

    只要自己好好把握,不,自己肯定能把握住。

    东胡人有几斤几两他很清楚,确实很能打,但也确实打不过汉军。

    有汉帝领军在孱陵港和江陵港之间,牵制东胡人,他在侧面偷偷摸摸渡江,应该不难。

    这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到手的功劳么?

    立了功,再操作一番,他以后的地位,肯定比在东胡时,要更高。

    “多谢陛下!”

    魏成宪匆匆拱手言谢,立刻便带着亲兵,下去准备了。

    一边的雷兰有点欣慰,魏成宪那么积极,还是没捞着先锋之职!

    看来还得是自己!

    很可惜,雷兰失算了。

    “赵宁。”

    “末将在。”

    “朕令你为先锋,渡江后,当为首功。”

    “是。”

    赵宁拱手领命,言简意赅。

    他不是个很会表露情绪的人,他的内心,远远没有言行那么简单。

    当年他父亲,老顺平侯,在朝中世家重臣各种使绊子之下,不仅满门皆亡于战场,还让渡江之战,功亏一篑。

    汉室再无重归长安的可能。

    甚至临死前,都在大喊着渡江。

    作为顺平侯一脉的独苗,孤儿赵宁是有这个执念的,继父兄之志,成父兄未竟之业。

    当年在大汉仅剩一城,随时要亡国的时候,赵宁毅然决然,前来投奔,就是存着一丝丝心愿。

    而赵宁投汉之后,皇帝就借着乱七八糟的理由,在朝堂上,将刻意构陷老顺平侯的世家重臣,拿棋盘给砸死了。

    那时候,赵宁就已经深深记下。

    这辈子,兴许真的有机会,带着汉军渡江,以慰父兄在天之灵的那一日。

    兴许是三十年,五十年,但只要等,说不定真有机会。

    只是没想到,机会来的这么快。

    四年。

    仅仅四年,就从一城之地,打回到了长江边。

    这时候先锋一职,对赵宁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帐中众将都是一阵错愕。

    赵宁居然在大帐里,还和他们在一起议事?!!

    卧槽,居然见着没失踪的赵宁了??!

    这可比长沙郡中百年难遇的暴雨,还要百年难遇啊!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四月。

    汉军足足在长沙郡,休整了四个月的时间。

    毕竟赈济洪灾中的灾民,确实耗费时间精力。

    不过这也再度拉近了,汉军将士们和大汉百姓的距离。

    所有汉军将士都参与到了赈济、救灾之中。

    再加上年初陈伏甲从交趾送来,已经调教好的第一批写作监军读作政委的宣传委员,汉军将士的精气神,已经来到了巅峰。

    中途还有些小意外,竟然有义士在汝南郡举义兵,号称“归义军”,带领农人百姓,反抗起东胡人的统治。

    甚至打退了东胡人的第一波平叛,支棱了起来!

    而且这归义军的首领,竟然还是刘恪的老熟人。

    “张议平?”

    “当年我放走他的时候,还以为他会回到交趾郡中,然后感受人情冷暖心灰意冷,这样,我大汉就又能够收获一员大将。”

    “没想到人直接失踪了。”

    “现在倒是出来了,不仅出来了,还带来了这么个大惊喜!”

    “义军啊义军”

    “只怕已经有七八年,没有过起义了啊!”

    刘恪颇为感慨,当年的一步闲棋,没想到竟是在阴差阳错之下,在另一个赛道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人心思汉,各地起义,大量义军在东胡后方多点开花,是刘恪早在火烧普六茹部水师时,就计划好的。

    只是一直没人开出第一枪,等到今年,才终于开始有了火苗。

    “既然起兵的是张议平,就不用太担心了。”

    “张议平能文能武,统率足有95,而且谋定而后动,这时候起兵,必然有把握。”

    “别说是打退第一波东胡人,一路打过来,和汉军汇合,也不是没可能。”

    刘恪派了个绣衣使,看能不能和张议平接触到,两边一起搞点事儿。

    如果能成,北伐的进度,必然又能再度加快。

    不过这不是重心,毕竟现在汉军连长江都还没过,距离中原的汝南郡,太过遥远了。

    当下的目标,还是渡江。

    四月中旬的时候,已经可以着手准备渡江了。

    汉军将士们,喊着号子,将一艘艘征集到的渡船,集中到一起。

    在孱陵港附近的江面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船只,大到用来运输物资的板船,小到渔民打渔的渔船。

    当然,那一个个澡盆,才是最引人注目的。

    刘恪一直都在关注船只调集的情况,必须尽可能多的征集船只,然后将所有的兵马运过江去,而后船只折返,再运送后续支援、补给。

    他大致测算过,按照长江的宽度,即便是在渡江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船只渡过长江,往返一趟也需要大半个时辰的时间。

    而对岸东胡人的布置,并不太清晰。

    不过既然东胡人也准备了四个月,那么一应的器械武器,肯定是充足的。

    至少比起他在渡江抵达长沙郡时,更加占优势。

    赵宁的先锋兵马,约莫要在对岸,在东胡人的重兵把守之下,先坚持大半个时辰以上,才有可能等来后续大部队的增援,压力极大。

    而且这次刘恪不能上岸,将自己当万人敌使。

    这次他还有个澡盆渡江的计划,虚虚实实嘛,大风大浪的海上不太可能,但在这江面上,澡盆未必不能当楼船巨舰使。

    无数的汉军将士充当纤夫,将船只拉到岸边,统一排列起来。

    聚集在孱陵港的船只,越来越多,足足有七八百艘各式船只。

    不过因为薛嘉之计,真正能用的,完全用来运输汉军将士们的船只,并没有那么多。

    所以才需要赵宁带着先锋兵马,先独自支撑一阵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