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3/3)

此时代的人的心机,还木有介样深刻,祭灶神者,豚、酒二物——我要是灶王爷,也更爱和西晋的人打交道。

这两样东西,小民未必拿的出来,但达官贵人乃至禁中,无不隆重其事,皆由负中馈之责的主妇主持其事;禁中,则是皇后亲自出马。

祭祖也好、祭神也好,原则上,自然是全家乃至举族同祭,但自然也有许多因为各种缘故不得不暂别亲人者,于是,宰相上书,请在洛阳狱中,挑选一批罪行轻微、犯罪有不得已情节、狱中表现又良好的犯人,腊日这天,放其回家,次日返狱。

汝南王的“体天格物”,赢得一片啧啧赞叹,而上头也自然照准。

祭祀、团圆之外,腊日还有一个重大主题:“逐除”。

“逐除”的对象,病疫;主要方式,“大傩”。

傩戏花样很多,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六字以括之:“带面具,跳大神”。

可以一大堆人一起跳,也可一个人独自精彩。

跳傩之时,必击一种细腰形的鼓,曰“腊鼓”。

因此,腊日这一天,整个洛阳城,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群魔乱舞,鼓声震震,热闹的一塌糊涂。

最热闹的,还是出自禁中的“大傩”。

这一年一度的“大傩”,早早筹备,选面目清秀宦者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共百二十人为“侲子”。又叫宦者扮成方相氏和十二兽,前者酷飒:“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后者也有模有样:“衣毛角”。

夜漏上水时分,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乘舆御前殿。

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

于是宦者唱,侲子和,唱和出一大篇儿为何“逐疫”的道理,佶屈聱牙,不作细表,总之一句话:你不逐疫,疫就吃你。

因作方相与十二兽舞。

舞罢,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也就是绕着宫城游行,转三大圈。

接着,“持炬火,送疫出端门”。

端门外,驺骑传炬火出宫。

司马门外,五营骑士继传炬火,最后,弃代表“疫”的炬火于洛水中。

炬火出宫,百姓观者如堵;炬火落洛水中,欢呼声震天。

腊日的热闹,达到了顶点。

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热闹,是“最后的热闹”。

这个腊日,是他们此生最后一个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