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棒 第164章 别问,问就是太尉府的办事能力(3/3)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位顶尖大厨师,想要炒个爆炒腰花。

    就会有人替他搞来最新鲜的腰子,剃尽内膜,清洗干净,摆好案板,准备好姜蒜等香料。

    炉子里边也燃起了熊熊大火,一口铁锅摆好,油盐酱醋一应俱全。

    他所需要做的就是耍出自己优秀的刀法,片出腰花,下锅烹炒就行。

    正是得益于这种准备工作根本不需要他来操劳,一切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完成。

    特别是来到了东京之后,听到了许多关于这位小高状元的仁义爱民,行侠仗义的好名声。

    这让原本一路来时忐忑不安,到达之后提心吊胆的薛氏一家人终于心安了不少。

    不过薛大也同样很有紧迫感,小高状元出人出力,就是为了搞出玻璃。自己怎么能不竭尽全力?

    等到窑口都搞定,薛大第一时间就投入到了炼焦的工作当中,父子三人齐上阵。

    经过了薛氏父子的辛苦劳作后,终于炼出了第一炉焦碳。

    而焦碳出炉之后,收到了消息的高璋撇下了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就赶到了城外。

    看着那些已经被摆放在窑外的焦碳,高璋的眉头却紧紧地皱了起来。

    随手捡起一块仍旧有温度的焦碳,这差不多有高璋的拳头大小。

    这与高璋印象中的焦碳的大小差别有些大,要知道在后世,焦碳的块状都不大,也就是两三公分的块状。

    据说就是因为大块的焦,不但浪费燃料,而且还耗时极长,并且容易中心位置不容易焦化。

    高璋将这个拳头大的焦块往地上那么一拍,将它拍碎之后果然看到了这块焦碳的中心位置像是煤多过像焦。

    看到了高璋那紧皱的眉头,薛大在旁小声地解释起来。

    之所以炼焦费时,主要还是练焦的煤需要敲碎成差不多大小,小的不堪用,大的则容易练不出好焦。

    “嗯,有道理,只不过薛大啊,你有没有发现,这煤心处还未能变成焦。

    你要不试上一试,选取一寸左右大小的煤块来炼,看看是不是更加的省时省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