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竟不知剑神当面(8.604k)(2/5)

“我对那些内力法门不甚了解,但大师的话记得一字不差。”

“原来如此。”

“这三者合一之人,放眼天下也难找。”

赵荣念叨一声,将杯中水一饮而尽。

骆夫人微微皱眉,她伸手摸了摸自己的杯子,杯壁传来的滚烫感刺痛她的手指,使她马上移开。

她盯着少年手中的茶杯.

那杯水是在她这杯之后倒上的,来自同一壶烧开的水,应该更烫才是。

心下有股更加奇怪的感觉。

方才她在马车中念经,总是心神不宁。

昨日那位要去大慈寺的少林大师浑身是伤,可见近来江湖险恶。

听到帘外的马蹄声,便掀开帘子瞧瞧,瞧见这少年独行,担心他被附近贼人所害,这才出声将他叫住,融入队伍。

想着想着,她不再转动手中佛珠,而是从袖中掏出一物递给赵荣。

这是一本古籍,上面写着《金针赋》。

赵荣翻了翻.

“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进气之诀、留气之诀、抽添之诀”

这竟是一部极为罕见、完整的行针要诀。

“动而进之,催气之法。循而摄之,行气之法”

赵荣微微吸了一口气,转而问道:“这是.”

他没有问完,骆夫人直接道:

“我这次去弋阳寻徐友直医师,他看了我儿的病。虽然懂医道、针道,本身也有武艺,可是功力远远不够。”

“这位徐医师是徐凤的后人,他颇为遗憾,于是赠了这一抄本。”

“徐凤.”

赵荣想起来了,“岂不是解释子午流注的针道大师。”

这位也是祖师级人物。

他又翻开看了几眼,书上写着泉石老人,这是一位隐居西河的前辈,金针赋便是他所著。

徐大师这么一编,赵荣竟感受到一丝行气功诀的味道。

“这位徐友直先生可说过什么?”

骆夫人带着一丝期盼:

“徐医师查过禾儿的病情,说他眼睛并没有瞎,当年那场大病体热气燥,导致气血冲穴,又隐隐触及死穴,这才留下遗症。”

“他又言:疏淤而眼明。”

她幽幽一叹:“我每一年都会出去探访明医,期望能寻到那个极难找寻的人。”

“千山万水之后,我相信他一定是存在的。”

骆夫人说这话时,并没有朝赵荣看。

她并不认为,那样的一个人会在眼前。

孩子发出童音,安慰道:

“娘亲不要伤心,天黑黑的,但只要娘亲在身边,孩儿什么都不怕。”

“好孩子,”赵荣笑问,“伱叫什么名字?”

“我叫骆禾。”

骆夫人解释了一声:“他随我姓。”

赵荣听着柴火发出的噼啪声,又问:“骆禾最想看到什么?”

本以为他会说“娘亲”,再顺势宽慰他几句。

没想到,小男孩笑了一下:“大白鹅。”

“我记得家中池塘那些大白鹅的样子。”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夫人将他揽入怀中,柔声道:“骆禾在生病之前,就盯着池塘的鹅看,所以对它们印象深刻。”

“他和我家祖先很像,非常喜欢大白鹅。”

赵荣微微一愣,露出一丝疑惑的光芒。

骆夫人解惑道:“我祖籍金华乌伤,祖先便是四杰中的骆宾王。”

她话语清淡,赵荣先是一愣,又觉有趣。

于是问道:“骆禾可有人传授过武艺。”

“没有。”骆夫人不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问。

赵荣微微皱眉。

没练过武就不可能有内力,如此一来就比较麻烦了。

所谓的岔穴引气,那不就是错穴吗?

这是目穴鼓气法的基础,是极难的部分。黑木崖上的惊门十三剑,只有欧阳鹤松练成。

衡山派的目穴鼓气法,都是由巧思简化而来的。

唯有熟络经脉的小曲,是他帮助开眼的。

隔肤领人行气错穴,乃穴窍法门中的大忌,天下罕有人能做到。

若是一年前赵荣看到这孩子,他决计束手无策。

因为这孩子体内无有真气,就不存在“领人行气”一说,而是更高难度的“隔肤引气血错穴”。

等于是颠倒死穴,由死向生。

用神乎其技来表达,恐怕都不足够。

这徐医师应当没有修炼过惊门十三剑,他却能看穿病情,确实不凡。

赵荣翻开徐友直书写的眼疾诊录。

阳白,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

了不得,六穴串联相阻。

如此错穴,哪怕对他来说,也是极有挑战。

赵荣又翻看起金针赋,医道扎针行气与武者练内家真气有所不同,瞧着这部典籍,他看得津津有味。

骆夫人没有打扰,但赵荣明显感觉到光线在变暗。

他们四周,已经围了一大圈人。

正德镖局的总镖头朱宗豹、镖头向正雄、向正彪以及众多镖师,都用防贼人一样的目光看着他。

乌伤骆家的护卫们,也一个个面色不善。

一个半路插入、来历不明的少年,短短时间就能与骆夫人聊在一起,还能对小公子的眼疾说得头头是道,这可能吗?

大慈寺的方觉大师、弋阳的医道高手徐友直都没有办法

你一个小少年,竟搞出一副云里雾里好像能治伤的样子。

骗子二字,仿佛用烙铁烙在脸上。

再清楚不过了。

定然是假装偶遇,欺骆夫人心善,又将早就准备好的信息吐露。

众人顾忌骆夫人的面子,没有直接打断。

护卫长蒲慕寒弯腰低声碎碎念了什么,骆夫人闻言又看了眼前的少年一眼,她轻轻摇头,对着侍卫们摆了摆手,叫他们散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