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一百四十七章 福康安的西北方略(2/5)

    无奈之下,赵新只能传信给刘、王二人,按照另一个时空里的公路线路和铁道线路重新制订了行军路线。

    图卡准备明早带着沙川族所有手下去札幌部落。他要靠着刘胜的武力威慑,直接吞并掉对方部族。如果札幌部落不服从,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死亡。

    此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大清,北京城。

    福康安又要出征了,这一次,他是奉旨去西北平叛。此时的福康安整个人显得极为清瘦,似乎被风一吹就能飘走一般;白净微麻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血色。

    坐在纹丝不晃的八抬大轿里,福康安仔细的回想着这些天发生的事。

    当时回京途中的一场高烧差点要了他的命,人在热河的乾隆在接到盛京将军递来的折子后,急忙派了三名太医北上为福康安诊治。

    一场败仗下来,朝野上下幸灾乐祸的不知道有多少。很多人都在私底下议论,说富察家虽然出了个皇后,傅文忠公父子一门四人深受器重,可骄奢跋扈的日子太久了,看来这次福大帅要栽跟头了。

    可没过几天,朝廷明发的上谕让这些等着看热闹的人下巴都掉在了地上。乾隆在上谕中的字里行间都在替福康安开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此次进兵失利,皆因伊初到北地,不熟地理。心怀疑虑,以致顾此瞻彼。福康安由垂髫豢养,经朕多年训诲,至于成人……不必因身当重寄,不能为己保全,即为有负任使。著革去总管内务府大臣,清字经馆总裁,罚俸三年,交部严议。

    所带巴图鲁侍卫章京等,皆系久经行阵,于行军机宜,皆能熟悉。统兵进剿时,其旁路后路,或有贼匪潜出滋扰,悉应查明。伊等未能随时察看,豫行防范,以致堕贼狡计。

    伊等侍卫章京不念恩遇,战阵不利,而使国家失一柱石,罪无可赦。而朕方当触目成哀之时,即当年御用器物犬马,犹不忍弃置。纵稍有趋走微劳,譬如小犬之曾蒙驯饲禁中者乎?”

    上谕一出,朝中的有心人都看的明白,说是革了总管内务府大臣、清字经馆总裁,罚俸外加部议,可兵部尚书、正蓝旗都统、花翎黄马褂这些一样没动。

    看来这次失败的大锅,就落在那些倒霉的巴图鲁侍卫章京头上了。不过这些人几乎全部战死,看来朝廷也只是谕旨训斥罢了。毕竟这些人都是皇家养的狗,若是战死了还要遭到抄家清算,那以后谁还敢去拼命?!

    至于海兰察的抚恤,清廷的安排如下:谥武壮,入祀昭忠祠。又因其尸首下落不明,只能暂时先以衣冠祭葬,一等侯爵的爵位由海兰察的长子安禄承袭;次子安成被提拔为蓝翎侍卫(正六品,在领侍卫府编配蓝翎侍卫90人,一般是由三甲武进士充任。)

    朝野上下见到皇帝在上谕里的态度,那些原本准备参福康安一本的御史们也纷纷偃旗息鼓。尤其是和珅,他虽然羡慕领兵经略大臣的威风,可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而且眼下除了阿桂和福康安外,军事上根本不论他人。于是他就传信给自己这一派的御史,不要轻举妄动。

    而朝中的清流派的领军人物王杰因为回乡守制,几个清流御史便各自上本弹劾福康安。乾隆看了之后也只是批了三个字“知道了”。

    话说清朝的皇帝一般在批复这三个字的时候,一般有两个用意,保密和敷衍。有些奏折的内容出于保密需要,折子上不做具体批复,皇帝事后要单独面授机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