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三百六十九章 中国人来了(2/5)

    乾隆五十三年阴历八月初,北海镇在山东攻打荣城、文登两县,用数艘大船带走胶东数万人口一事终于曝光,引发朝野再度哗然。

    清廷拿北海镇的大船毫无办法,孙士毅从英国定购的风帆战舰还在路上,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只能一方面派重兵加强大沽口的防御,生怕北海镇的大船去直隶搅合;另一方面下旨严厉斥责山东巡抚长麟,将被北海军放还的文登、荣城两县的驻防千总锁拿进京,与这两位一起同行的,还有成山汛的水营守备和两位倒霉的县令。

    跟那位梁振羽梁秀才预料一样,本次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荣城县的李教谕。这位不仅获得了乾隆在上谕中“临危不乱,拒守有方”的称赞,同时还接任了荣城县令。至于梁秀才,也如愿拿到了今年山东“科试”的内定名额。

    七十七岁的乾隆对于北海镇这一次在山东的举动给吓着了,他终于发现自己治下的海防竟然是窗户纸一张,一捅就破,可此时他即便想改变也是有心无力。

    经过兵部和户部的测算,乾隆发现光是增加山东一地的沿海炮台和水师战船就要耗费三百万两白银。那么从北到南外加盛京将军辖下的辽东一共八个省份,这得花多少钱?

    说起来,北海镇从海上搞满清还是没打疼。此时朝野上下虽然议论纷纷,各省督抚条陈不断递到军机处,说的都是如何防御北海镇在沿海登陆,根本没有“海权”的观念。

    在另一时空的历史上,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满清被英国人把沿海捅的到处是窟窿,可一众官僚的想法还是守卫外洋还不如守卫海口,守卫海口呢又不如守卫内河。甚至是到了晚清时代的李鸿章也想的是以守为攻,所谓太平时就扬威海上,一有战事则“收进海口,以守为战”。

    到了现在,清廷上层已经看出北海镇的软肋就是人口。不管是苏北还是山东,北海镇这几年从中原地区至少弄走了十多万人。于是,清廷内便有人再度提出了“迁界禁海”的条陈,为首的就是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王杰。

    可乾隆看完王杰的折子就批了三个字,知道了。

    无他,此时的满清已经不是刚入关的时候,再想搞禁海迁界,要砸掉多少人的饭碗?要是按照王杰的建议,光是山东一地就要抛荒数百万亩田地。先别说能不能防住北海镇,山东的老百姓就得闹事。

    到了八月中旬,乾隆又收到了从黑龙江将军府传来的奏报,北海军在黑龙江城大败罗刹上万,之后挥师北上,进攻雅克萨。

    “打吧,去跟罗刹拼个你死我活,朕是眼不见心不烦。”

    1788年9月,刘胜他们在火烧尼布楚后第四天,终于抵达了赤塔。此时天上已经开始飘落雪花,东西伯利亚的初冬来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