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四百九十八章 土谢图汗的心思(3/5)

    由于外贝加尔气候寒冷,开拓不易,北海镇对定居在此的移民每家都会分一百亩地。定居的布里亚特人在民政的帮助辅导下,既可以用来种植甜菜作物,还可以搭建养殖场饲养牲畜。

    眼下外贝加尔的布里亚特人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好,既无满清的抽丁差役之苦,又无沙俄人的皮毛税和人头税,只要勤劳肯干,基本上都不会为了衣食发愁。

    北海镇在去年发起“珲春战役”,夺取了打牲乌拉后,切断了吉林乌拉和齐齐哈尔的水陆联系,就此形成了从北、东两个方向对外蒙的压迫。

    为了防备北海军南下进入外蒙,清廷对喀尔喀四部--尤其是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的控制和压迫愈发明显。

    比如土谢图汗部除了有用于作战的佐领兵丁7800人,除此之外还要再出驿丁数百人,和其他三部一起负责整个外蒙地区的卡伦台站。如果存在没有承差的民户,还要按照每户80两白银征收抵差费,这笔钱得上缴朝廷,落不到贵族的腰包。对于一口锅、几块茶砖就能换几只羊的外蒙,80两白银可真不是一笔小钱。

    今年开春以后,大约有几百户在边境附近生活、长年饱受满清差役之苦的喀尔喀蒙古人逃亡去了外贝加尔;他们或是偷渡恰克图河,或是翻过萨彦岭北上,进入北海镇治下求生。至于那些戍守在土谢图汗部和车臣汗部北部卡伦的箭丁更是心羡不已,要不是因为家人不在身边,他们早都投奔北海镇去了。

    有鉴于此,车登多尔济一方面加紧对边境地带的核查,阻止部下牧民逃亡,一方面也和北海军开始了私下接触。

    说完了布里亚特人,再来说说宗教治权。这事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围绕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转世,进而对喀尔喀蒙古的宗教事务的管理。

    清代蒙古地区的宗教事务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和治权相结合。作为外蒙地区最大的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的一句话,可比满清或是札萨克王爷的命令好使多了。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漠北蒙古最大的活佛世系,与漠南的章嘉呼图克图并称为蒙古族地区两大活佛,再加上另外很有名的两位,就是整个蒙藏佛教体系的四大活佛。

    “呼图克图”是蒙古语,意为长生不老。当然了,受到清廷正式册封并颁发印信的呼图克图还有很多;截止清朝末年,在理藩院注册的呼图克图共有243位。

    虽说哲布尊丹巴必须得由清廷册封并授予印信,并接受清廷管理,但是这里面有个大问题,一直让满清皇帝忌惮。

    话说第一代哲布尊丹巴是第一代土谢图汗衮布的儿子,也就是之前说的二代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弟弟;而第二代哲布尊丹巴则是第一代的侄曾孙子,说白了都是土谢图汗一家人。

    如此一来,土谢图汗家族既掌握了喀尔喀的治权,同时又控制了喀尔喀的宗教事务,这就意味着大皇帝的话在喀尔喀蒙古不好使!

    喀尔喀各部明面上以清廷为尊,实际上仍以土谢图汗部为尊。这样的情况要是在平时倒还没什么,然而一旦西北有战事,就会对清廷产生掣肘。最明显例子的就是发生在乾隆十二年的“撤驿之变”。

    “清准战争”前前后后打了七十年,准噶尔部的继承人们是前赴后继的跳出来要分裂西域和外蒙,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清廷大军按在地上摩擦蹂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