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 第七百一十七章 再论黑与白(3/4)

    “什么?”

    “我是说你们把罂粟铲了,种棉花。我们需要很多棉花。”

    事实上北海镇要棉花可不全是为了穿衣盖被,制作硝化纤维也是主要用途之一。除了打仗,普天下这么多的路要修,要开山炸石,需要的棉花数量简直海了去!虽说丁国峰之前从坦贾武尔方面也下了每年采购二十万磅长绒棉的单子,可还是远远不够。

    邓达斯不以为意的道:“贵方打算买多少?”

    “你们去年向广州出口了多少?”

    邓达斯转身看了一眼助理,对方急忙打开随身带的本子,扒拉半天,随后轻声耳语了几句。于是邓达斯转眼就脸不红心不跳的道:“二十万件。”

    真是睁着眼说瞎话啊!

    根据北海镇派驻在广州的情报站搜集来的数据,1793年东印度公司向广州出口的棉花是三万零七百八十包,而英国外洋港脚船的出口量则是差不多十五万包,两者合计才十八万包。

    丁国峰微微一笑,也不反驳,点头道:“如果贵方同意我方的两个条件,那我们就按每年三十万包,每年递增15%的幅度,签一个十年期的供货合同。你们把货运到巴城,我们给现银。不过价格就不能再按15两一包了,巴城可比广州近多了。”

    邓达斯突然感觉一阵眩晕,不由伸手抓住助手的胳膊,以免让自己出丑。这已经不能说是天上掉馅饼了,简直就是哐哐往下砸大肉包子!这事太大了,他得赶紧回加尔各答面见总督。

    话说从十八世纪后期到十九世纪初期,除英美俄等少数国家还能硬扛,绝大多数原先和中国进行贸易的西方国家都有淡出广州市场的现象。这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中西贸易呈单向流态,中国对所有西方国家都是贸易顺差。

    西方人急需中国的茶叶却拿不出相应的交换物品,而中国人啥都不想要,就要银子。

    比如英国人在1721年至1740年间,用来偿付广州贸易额的%都是金银币,只有%是用货物来冲抵。

    明清以来,流入中国的白银最大来源地就是美洲。问题是十八世纪末美洲的银产量开始下落,此外由于1779年后西班牙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就导致欧洲银元市场被封闭;于是从1779年到1785年的六年里,没有一块银元从英国本土运到中国。几相夹击,欧洲白银的缺口愈益加大。

    跟你买茶叶得付银子。

    好吧,我没银子,咱们用棉花香料换行不?

    哎呀!你这棉布比英国人的质量好多了,而且还便宜,我要了!

    什么?你还要银子?我去!这生意没法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