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 36 章(1/2)

小城少了几分喧嚣,不到十一点,街道上就没什么人了,偶尔有一两个路人路过。

很多店面在十点前就关了门,只少数几家亮着灯。

路灯昏暗不明,道路两旁的树又大又又高,树叶密到看不到头。

青市处于常绿阔叶林带,树叶常年不掉,不似北京那般春夏秋冬明显,这里冬季也能维持着一片青色。

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透过车窗看出去刚好瞧见密密麻麻的雨雾落下来。

似鹅毛般在空中轻飘着,柔且软。

姜玫坐在后排神色不明地望着这座不大的城市。

一晃而过的熟悉与思绪上的陌生相互交缠着,姜玫胸腔积了郁闷,从抵达这儿就开始蔓延,一直到现在越发难受。

这承载了她大半回忆的城市终于还是以残酷陌生的方式迎接她回来。

罗娴找了青市最好的一家酒店住了下来,一进酒店,空气中满是潮湿的味道,被子摸着也透着湿意。

姜玫一个人住了一间房,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地方的缘故,夜晚姜玫翻来覆去睡不着。

脑子里不由想起沈行说的那句忙完了再打,那时她周围太嘈杂,没有来得及深究沈行话里的深意。

这会儿没有睡意,姜玫翻身开了灯坐了起来。

空气中弥漫着冷意,南方湿冷,屋里屋外一样冷。

姜玫之前住的房子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墙薄压根儿不保暖,盖多少层被子都冷。

她的手常常被冻红,房东时不时地停电停水,她平时热水都得紧着用。

姜玫吃过生活的苦,所以拍戏再怎么艰难她都能坚持下去。

有一次大冬天拍戏,她得穿着薄裙跳进那冰冷的湖面,那场戏连续拍了十几条才拍好,拍完她已经冻得没知觉了。

不过,这不代表她喜欢冬天。

相反,她很讨厌。

刚到北京那年正好赶上一场大雪,沈行拉着她去了滑雪场,懒散地站在她身边打趣南方人很少看见雪,问她要不要去堆雪人。

她当时只笑笑。

或许不少南方人喜欢看雪,可她是不喜欢的。

雪再漂亮,也冷。

如果可以,她宁愿这四季里没有冬天。

房间空调开得不算高,姜玫撑着身子拿起遥控器又调了两个度。

姜玫正准备睡觉,一条微信突然跳了进来。

【睡了?】

姜玫视线落在那不显情绪的两个字上,舔了舔干涩的唇瓣,白皙的手指落在手机键盘上打了一个字。

【没。】

刚发出去一个电话横空进来,姜玫猝不及防,手机没拿稳啪的一下掉在了地上,手机铃声还在不停叫嚣。

姜玫捡起烫手山芋般的手机,手指按了接听。

电话刚通,听筒里溢出一道低沉沙哑的声音:“怎么这么久才接?”

姜玫听到熟悉的嗓音睫毛颤了颤,手落在被子上,垂着眼皮解释:“手机摔地上了。”

沈行一个人坐在书房,手里还握着一大堆文件,手机规矩地摆放在檀木制的书桌角,听到姜玫情绪不明的声音沈行从文件里缓缓抬了头。

漆黑的眼眸落在那显示着通话中的屏幕,沈行骨节突出、修长的手指有意无意地敲了敲两下桌子。

灯光下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镀了一层冷色,漆黑的眼睑半垂,睫毛下覆了一层剪影,薄唇微抿,瞧不出半点情绪。

听筒两端都很沉默,只残留着文件翻页的刺啦声。

姜玫主动搭腔:“还在忙?”

本来是随便找个话茬,没想到沈行还真顺着说了几句:“西郊的那块地今天批下来了,我这两天正忙着处理。”

“明儿早上还得去跑一趟工商局,下午有个饭局,晚上还得去陪笑脸。”

“抽空还得去p大给那群学生演讲……”

沈行嘴上说得随意,可话外无不透露着他的忙碌。

姜玫对这些事不太清楚,不过大概能清楚沈行做这些有多艰难。

沈行这样的人向来不把苦乐放在嘴边,做多做少都是他自己乐不乐意的事,别人管不着他。

她之前也误认为沈行这样的人是靠着祖辈的基业挥霍的人。

后来才知道沈行从大学开始就没用过家里一分钱,靠的是自己挣的。

天子骄子般的人做什么都得心应手,随随便便都能挣到钱。

姜玫最近也从罗娴那听到不少八卦,知道那边快要变天了,沈行参与了多少姜玫一无所知,她也不想知道。

她唯一的想法是沈行不被波及就好。

“到青市还习惯?”

沈行拖长尾音懒洋洋地问候一句,只是问候,并没有多余的情绪,就跟问今天天气怎么样一样。

姜玫指尖摩挲了两下手机壳,垂着下巴轻微嗯了声。

“住哪儿的?”

沈行窸窸窣窣地收拾好文件推开椅子站了起来,握着手机走出了书房,姜玫能听见他的走动声。

一直到哗啦啦的水声响起姜玫才察觉到他此刻已经进了浴室正在洗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