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第七十五章(2/2)

这位小若,眼下名义上归自己管,手头要处理的事又是凶险万分,胡如是个老油条,在长欢这口大油锅里滚了这么些年,滑不留手,真要出了点什么事,推下面人出去顶缸是再正常不过的。

但是这小若公子,是个宝贝。

所以,六爷就把他的宝贝闺女也攥在手里,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六爷果真已经“落地”了。

胡如进去的时候,他正坐在一张小方桌前,动作自然地收拾着眼前用过的茶具,似乎并不觉得以他的身份做这种事有什么不妥。

他抬眼对着胡如礼貌地笑了一下:“胡大人坐,地方远,下人得等会儿才能奉茶过来。”

胡如道了句无妨,规矩地在他对面落座,开门见山道:“下官不宜在控鹤府多坐,六爷有什么吩咐请直说。”

昌宗似笑非笑:“怎么,大人嫌本府这地方腌臜?”

胡如:“不敢不敢不敢,这是怎么说的?下官有几个胆子敢生这样的心思?”

昌宗:“那便好,毕竟令爱还要在这里住一阵。”

胡如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闻言也没有怒,甚至有些平静地说道:“那是阿满的荣幸,别给六爷添麻烦就好。”

他如此沉定,昌宗反而有几分赞赏了:

“胡大人放心,府上闲人多,都喜欢孩子,一定看护的好好的。”

张昌宗自恃身份,吃穿住行这等事上必然差不了孩子的,这点胡如倒不是很担心。

不论联盟建立的过程如何,今天他一脚跨进控鹤府的大门,大理寺站队到张昌宗身后这事就算是板上钉钉了。

胡如很懂规矩,独女在自己眼里固然是千好万好,但在外人看来,一个女儿其实值不上什么分量。

所以当张昌宗问起他家乡的时候,他就非常上道地回答道:

“下官原是燮州人,七岁那年乡里发了瘟,父母染了疫病都去了,只剩下我和我兄长两个人,从阎王手里抢了两条命出来。”

“后来……我在并州的志云学院读书,兄长投靠了京中一位大人物,只与我书信往来。”

“我二十岁那年,他死在差事上,京中寄来了两大箱银子,一应诸事都不许问,连尸骨也不能收。”

这边是胡如人生中最大的一桩隐秘之事了,虽然有些地方仍然语焉不详,但——

“若是本府没有记错,胡大人履历上的出身似乎是……”

“太原王家的旁支子嗣,因为过寄而成为外姓。”胡如接口,接着一声嗤笑,自嘲道:“王家何等清贵,祖宗不知传了多少代传下来的书香门第,我这样的农家子弟,自是不能比的。但若没有个出身,就是考了状元,又有谁会多看我一眼?”

言下之意,竟是承认了在出身上作假。

想来这也是他那位哥哥拿命换来的清贵了。

昌宗点了点头,胡如很有诚意,这种事,一旦被捅出来便是欺君之罪,对方坦诚以告,自己也不好什么都不说。

但说到什么程度,实在需要好好把握一下。

胡如实在上道,眼睛一扫就知道昌宗在顾虑什么:“下官倒是有点好奇,那日在张丞相寿宴上出现的那位,到底是什么人?”

天尊。

这答案人尽皆知,但胡如问得显然不是这个。

天尊来的时候昌宗已经走了,两人并没有碰面。照理说不该怀疑什么,但那天天尊显然对白若有些不同常人的关注,白若又与张六爷的关系如此密切……

昌宗笑了起来:“那是我师父。”

饶是胡如已经做了种种猜测,但亲耳听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像天尊这样高山仰止的存在,竟然会收朝廷中人为徒?

还是张昌宗?

六爷对外,别说是会武,让他从长街一头走到另一头只怕都要嫌累,在众臣心中一向是个体弱的印象,这……

最初的惊讶之后,胡如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罢了,这可是张昌宗,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他刚才不还在房顶上呢么?

两人心照不宣,接过下人递来的茶盏,在空中轻轻一碰。

两人又就着竹荫扯了些三纸无驴的客套话,日头微微偏西的时候,胡如起身告辞:“我这便回去了,大人也早些歇息。”

“歇息是不能了。”昌宗含笑道:“晚上怕是还要接旨,歇下了还得再起身,麻烦。”

胡如默了一下,旁人一年也不见得能收到件正经旨意,大多是宫里的公公提着盏小灯溜溜达达出来,口头通传了便是,反观张昌宗,家里的圣旨只怕都多的能拿出来做衣服。

正想着,宫人独有的尖利嗓音便在外边高高地响起了,却与他们想的有些偏差——

“控鹤府副监张易之,白若接旨!”

这可奇了,旨意送到了控鹤府,却不叫张昌宗。

“二位副监,今晚沐浴焚香,明日卯时入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