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边塞风云(1/2)

刘振林刚把烧茶的柴火添好,只听吁,吁,前面的一个官兵跳下马,大声喊道:闪开,闪开。这时后面一个年轻人也跳下马来,啪啪,只见他用力打了这个官兵两个耳光,嘴里骂道:瞎了眼啦,我皇叔都不认识吗?

年轻人上前向刘振林深鞠一躬。

叔叔安好?

刘振林没有言语,上前重重的拍了拍这个年轻人的肩膀,好小子,长这么结实了。

年轻人急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封信递给刘振林,原来是咸阳王的儿子刘长风前来送信。

刘振林拿过信一看,信封上有四条松树叶做成的箭头标志,他心里就知道这是一封紧急信函,打开信一看,信中写道:五弟,速来咸阳,有要事相商。

一个士兵牵来一匹马,刘振林飞身上马,眨眼的功夫就到了咸阳城北门口。

只见城墙足足有三丈多高,墙底足足有六丈多宽。咸阳乃当年秦始皇爷爷的爷爷的父亲秦孝公所建,与一般的城墙可不一样。城墙之上每隔一丈远就有两个威武的士兵把守在那里,一个士兵手拿长矛,一个士兵手握弓箭,这叫枪箭组合。当敌军来袭时,敌军离的远时就用箭射,敌军如果偷袭爬上城墙就用长矛刺杀。

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城门上方旗子飘扬,旗子上面一个大大的汉字,让咸阳城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真不愧为天下第一帝都。

刘长风拿出令牌,城门开,他们进城而去,直抵咸阳王王府。

王府门前一条青石板路,雨水洗刷过后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出人的倒影。多少车马从这里经过,那些车轮的印迹,仿佛诉说着饱经沧桑的岁月年轮。

管家打开用铜皮包裹钉了圆大钉的大门,只见:又是一条青石板路,约莫半里来长,路两边皆是庭院,再过了三座桥,桥上皆有士兵把守,再左拐方才进入咸阳王居住的地方。

刘振林见到他的四哥,一番寒暄过后,四哥告诉他,刘邦又去攻打过匈奴两次,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果,国家本来就不富裕,又惧怕那些诸侯王造反,刘邦再也没有心思去攻打匈奴。

可是匈奴仍然不停的侵犯大汉边境,所以想请五弟再次出山去边境抵御外侮。

刘振林本想从此过些安稳的日子,听他四哥这么一说,心情又极不平静。

咸阳王调给刘振林三千精兵。

五弟,我城中士兵不多,只能调拨这些士兵给你,其余的需要你自己解决了。

刘振林二话没说,在王府逗留了一天,第二天带着三千锐士又踏上了征程。

刘振林育有三子,第三个儿子也已经两岁了。他妻子白云格日乐说孩子尚小,不同意他出征,他坚持要去。

那就带上我和小儿子一起去吧,白云格尔乐见执拗不过他,就这样说道。

你还是留在家中照看孩子为好!

此时已过春分时节,那时的咸阳一带温度较高,雨水也较多,所以秦朝定都咸阳。后来是因为那里温度变低,缺少雨水,不适合作为都城,才迁都长安,长安也缺水又迁都洛阳,这是后话。

刘振林一行踩着泥泞之路,开始前行,行至百里,路过一个长亭,却见白云格尔乐带着他的小儿子在长亭中等候他多时,见妻子如此用心,他只得带上她们母子一同前行。

刚开始就算路途难走,毕竟在汉朝境内,人们看到刘振林打着:抵御匈奴,保境安民的大旗,很多人都支持他,给他军队送食物,提供了很多补给和帮助,期间也有很多热血志士参军。

但凡是热血男儿,听到边境的百姓受到匈奴如何如何欺辱,都想参军报国。

无奈刘振林考虑到粮草没有保障,不敢收太多的士兵。

究其原因,长城以北的大漠地区不像中原,不仅仅是地广人稀,而且在那里很难生存,刘振林他们还要肩负着打击匈奴的使命。随时都会有牺牲的可能。

这一日,天气晴朗,他们到达鲁镇,鲁镇离长城已经不足二十里了,这里经常有越过长城前来侵袭的匈奴。

安好营寨,刘振林下令部队在此休整三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