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有无之法,大道愈明(2/4)

“庄子在《大宗师》里面有做境界的划分,为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无古今、不死不生、撄宁。”

“入静一境,既然取了最高的撄宁,那么回光见性,便从前面取三个境界好了。”

“朝彻、见独、无古今。”

“陛下以为如何?”

内算以混元为宗,大道是一体的,所以儒释道可以相互印证,庄子用来划分修行的八个境界,既可以用在入静当中,也可以用在回光当中。

而且并非强名,而是十分贴合。

外天下、外物、外生,重点都是一个外字,外字何解?将我摘出来?客观看待?有这个意思,但我们不妨用一个更贴切的词——参透。

参透天下的道理,参透万物的本质,参透生死之变。

如此,方能大彻大悟——朝彻。

或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如此,便是朝彻。

你要见天下之性,必然要参透天下运行的道理,参透万物的本质,看破生死之迷障,如此,方能大彻大悟,能够见天下之性。

故而,朝彻,能见性。

见天下性,方见己性,故而……见独。

你参悟天下之后,便要开始参悟认知自己了,认知自己的本性,认知自己在这样的世界该有什么样的作为,认知在无数轮回当中,这一世,有着怎样的使命,对文明有着怎样的责任。

如此,也就见了己性了。

最后,便要跨越时空,将过去、现在、未来收纳于心中,参悟文明之理,参悟人生之义,为文明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而努力。

如此,便是无古今了。

庄子的八重境界,“外天下”、“外物”、“外生”都是基础,是修行之人认知世界的基本,所以不纳入境界,但实际上与金华一境息息相关,也与心斋息息相关。

“朝彻”、“见独”、“无古今”恰好贴合见性,却又与坐忘无关吗?

见性是有,坐忘是无。

有离开无不是有,无离开有亦不是无,合在一起,才是道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